请问下抑郁的人有什么特征表现?抑郁症快20年了,我一直在积极的给自己治疗。我脾气特别好,没发病的时候没人看得出来我有抑郁症。
以前可能有些事情的刺激,落下了病根,现在我已经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,尽量不大悲大喜,过于激动,但是我仍然无法控制抑郁症时不时的发作。
我最不喜欢别人说你比很多人过得好了,有什么好抑郁的。我确实过得挺好的,我也很坚强,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。但是有时候抑郁症发作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缘由。它让你看到的世界变成了灰色,思维变得迟钝,说话都不利索了,浑身无力,手脚好像被束缚了一样,根本不听使唤,有时候头还会钝痛。各种痛好像并没有到无法忍受的程度,但是却难受得呼吸都无法顺畅。
身体的迟钝感让脑子很焦躁,它催促着我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来刺激身体的复苏,比如看见楼梯,它叫我滚下去;看见水,它让我把头浸到水里;看见药,让我全部吃掉,甚至在高楼上,它叫我跳下去……脑子里一种意识告诉我,这样做你就不会难受了,但是我又明白那些行为只会让自己送命。那种自己与自己拼命抗争的感觉,很绝望,绝望到眼泪会一直不受控的掉。
幸好家人和朋友在我的科普下越来越理解我的病症,在我犯病的时候,什么都不说,默默陪着我,带我晒太阳,给我找药吃,帮我承担我该做的工作,给我时间让我恢复。
只是今年以来犯病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了,经常吃的几种药效果也不明显了,我都不知道我会不会走到扛不下去的时候。
来自优质心理领域网友“药疗君”对请问下抑郁的人有什么特征表现?的观点:
心情不好、情绪低落是每个人都经常遇到的事情,大多数人出现抑郁等不良症状都与环境因素和外部刺激有关。只要让人烦恼的事情过去了,或者处境得到了改善,绝大多数人的心情就会得到改善。如果是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焦虑、悲伤情绪,不能算作抑郁症的表现。
抑郁症的表现,指的是一种与人们所处的环境和外部刺激不相称的,而且是持续时间非常持久的一种情绪低落状态。这是区分抑郁症患者与普通人心情不好之间两个最大的区别。患有抑郁症的人会表现出郁闷、悲痛的情绪,同时会出现表情麻木,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的症状;有些人还会有明显的焦虑和做事冲动的表现;症状严重的人,还会出现幻觉、妄想等症状。
抑郁症发生,有其非常复杂的内在原因。除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之外,还与体内多种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,如5-羟色胺,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、乙酰胆碱等。外部刺激,是抑郁症发生的触发因素,归结起来以下人群更容易罹患抑郁症:
1、社会经济地位较低,家庭收入低,生活靠社会救济的人;
2、受教育程度较低,低学历的人;
3、婚姻状况不佳的人,如离异、丧偶、两地分居的人;
4、老年人,特别是独居的老人;
5、身体健康程度欠佳,患有各种重大疾病的人;
6、自尊性较强的,做事力求完美,人际关系紧张的人;
7、儿童时期受到过虐待,缺乏家人和社会关爱的人;
8、生活中遭受到重大打击的人;
9、吸毒、酗酒、服用安眠药等有长期药物依赖的人等。
抑郁症的常见表现有: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没有快感、思维迟钝、运动能力减弱等,有些个别患者还会有较深的自责感、自罪感乃至自杀倾向。
抑郁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递质传递障碍性疾病,同时又是一种精神疾患。因此,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从药物治疗和心理舒缓两个方面着手。
身患抑郁症的人,都有哪些特征表现
现代社会,抑郁人群越来越多,身患抑郁症的人大多表现为对生活缺乏兴趣,经常被负面情绪包围,情绪极其不稳定,不仅身体上会感到不适,心理上的疾病更是会逐渐加重。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对生活失去兴趣,他们内心是很痛苦的,导致他们在与人交流中也是疏远淡漠的。有的抑郁症患者会伴随着失眠的情况,或是心情突然低落,严重者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厌倦,这类患者会有轻生的倾向。
我身边就曾有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,我的这位朋友最初是阳光积极的,但因为面临感情上的一些问题,她逐渐走向抑郁。最开始她最明显的改变在于从一个以往爱玩闹的女孩,变得沉默少言,她不再与人侃侃而谈,更多时候,她独自一人缩在一角,沉默中承受内心的痛苦。后来她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,时好时坏,但大部分时间都在低落,也曾借酒消愁,却更是痛苦。
再后来她告诉我们,她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,其实从她的言行举止中不难看出,她是真的对生活缺乏兴趣。长时间的焦虑和痛苦折磨她的神经,她开始失眠,在日常生活中也没什么活力,因为她觉得很疲倦,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,她都没有力气去支撑自己努力生活,甚至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我们知道,这是她的信仰在崩塌,一个溺水的人,若是没有抓住那根浮木,该如何逃离那无尽的黑暗?最终,我们陪着朋友去医院,确诊重度抑郁症。
抑郁症患者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些特征表现,当你们身边有人很明显的表现出这些特征时,一定要注意他的精神状态。还有一类抑郁症患者,她们在人前微笑,独自在深夜痛苦;这类人的内心一样被折磨不堪,但他们外在的表现容易让人忽视他们实际精神状况也许不佳。抑郁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疾病,至少我的这位朋友经过治疗已经在逐渐的好转,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,也别忘关注身边人的情绪是否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