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么心理?这种人一遇事就暴跳如雷,骂骂咧咧。别人都错,就他正确,事后诸葛亮。这种人无非就是:
没有担当和责任,没有主见。
胆小懦弱无能。小肚鸡肠的人。
心胸狭隘,脾气不好,情商低的人。
自私自利浅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。
来自优质心理领域网友“一路向天涯”对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么心理?的观点:
一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它的稳定,详和,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。"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"。那些常抱怨的人,也是促成家庭不幸福的始作俑者。他们的埋怨是出于什么心理呢?
一他没有什么本事,妻子做什么事,干好了,功劳是他的。如果没办好,那时他埋怨的源头。这种人没有什么担当,得过且过,一旦有人想打破这种安逸。他必然阻拦,不愿找麻烦。
事情成功,是他对外邀功的资本。事情如果办砸,他会埋怨,当初听我的,就不会有这后果,忙着撇清自己。
二他自己什么都好,遇事愿意埋怨,把对方贬损的一无是处。他性情高傲,确实有些才能。妻子与之相比,处于劣势,不如他。夫妻休戚共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尤其当着外人更要注意,俗语"当面教子背后教妻",就诠释了这层含义。凡事要给对方留有颜面,不能当众埋怨,让外人见笑话,导致家庭不睦。
三他(她)总看别人好,觉得自家人不好,产生埋怨。自家人朝夕相处,只会看到缺点不放。用外人的长处和家人的短处相比较,外人自然会比自己家人强,因此埋怨不止……
这不是明智之举,会让家人离心离德,渐行渐远,甚至家庭破裂。要找到埋怨产生的根源,及时发现症结所在,积极解决问题。
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,逐渐杜绝或减少埋怨,家庭成员间要相互磨合,包容团结友爱,家庭才会幸福美满,人人称慕!
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么心理
家庭中遇到了事情,爱埋怨别人,有的时候是自己没能力面对或是不敢面对,因为埋怨别人指责别人比起直接面对困难容易的多,这是自己无力的体现。
1、宣泄负面情绪
他们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周围的。透过这副眼镜,他们看到的家里的一切常常是不令人满意的、家庭成员的所作所为是达不到自己的标准的。因为对周遭的看法消极悲观,内心积聚太多的负能量,不能向内自我攻击,只能寻求出口向外发泄。抱怨正为此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,“倒出”不满情绪,以此降低焦虑,获得自我保护。
2、渴望被理解和关注
爱抱怨的人都是内在缺爱的人。自己没有享受过阳光,怎么用阳光普照大地?自己未曾得到爱,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打开爱的方式。当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,付出的努力没有被认可,就会以扭曲的方式“求关注”。比如,在外奔波的丈夫抱怨妻子不关心自己,婆婆帮忙带娃抱怨媳妇不知感恩。即便他们想好好爱对方,也采用了不恰当的爱的表达方式。比如,妈妈为了督促孩子学习,时常抱怨孩子不求上进,结果是适得其反。
3、不敢承担责任
爱抱怨的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:自己都是对的,错都是别人的。这句话是说:在意识层面,他们不能接受自己是错的这一事实,必须把错误推卸给别人。他们对现状不满,对某人怨恨,但自己又不愿意改变处境,或者说害怕改变后依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,通过抱怨可以推卸责任,获得安全感。
抱怨是消极思维的定势,长期的抱怨会给家庭生活和亲密关系埋下无形的隐患。所以,我们看待问题要积极乐观平和,要懂得自我控制和消解不良情绪和心态,提高自我认知水平,保持一个平常心,理智乐观地生活。